英國《經濟學家》雜志最新統計,自2006年9月開始,特別是從2007年以來,世界主要糧食品種價格飆漲近1/3。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聲俊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是穩定世界糧價重要因素。
《經濟學家》雜志最新統計,自2006年9月始,小麥價格飛漲112.0%,玉米猛增47.3%,大米上揚3.1%,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創1845年以來最高值。
丁聲俊說,近年來全球市場跌宕,糧價飛漲,引起普遍關注。但近年來,與全球糧食總產量下降和儲備減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糧食產量連續增長,供求平衡,儲備增加,市場供應充裕,糧價也僅是溫和性、結構性上升。從2004年到200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依次達到:46946.9萬噸、48402.2萬噸、49749.9萬噸和50150.0萬噸。中國糧食總產量連續4年增長。
丁聲俊表示,與糧食連續增產相適應,國家糧食儲備連續增加。目前中國的糧食儲備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數量,占當年全國糧食消費總量的比例超過35%,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提出的17%-18%的糧食安全線。與此同時,中國一直保持高糧食自給率,始終在95%以上。尤其是,除大豆以外,中國的谷物進口量減少,出口量增加,成為谷物凈出口國。
就中國糧食供求是否存在缺口問題,丁聲俊表示,目前中國糧食供求是基本平衡的。在糧食供求平衡中,稻谷、小麥、玉米等谷物是主要內容,是居民食用的主糧。從2004年到2007年,中國谷物連續增產。從2004年到2006年,中國谷物總產量依次增長到40132.7萬噸、41739.8萬噸、43252.1萬噸,預計2007年還將超過2006年谷物的總產量。這為保證居民口糧供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谷物產需平衡有余,不存在缺口。
“不錯,中國每年都進口一些糧食。”丁聲俊說:“2006年,中國出口谷物645萬噸,進口谷物360萬噸。2007年1-11月,中國出口谷物915萬噸,進口谷物145萬噸,進口這些谷物的主要用途是進行品種調節,這在世界各國和糧食貿易中都是正常的。”
丁聲俊同時認為,中國目前糧食總產量已達到50150萬噸,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糧食已經“過關”不存在壓力。
他說,展望未來,中國有“五個不會變”:人口逐年增長不會變;土地逐年減少不會變;城鄉居民生活改善對糧食的需求量逐步增長不會變;以糧食為原料的食品工業和糧食深加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不會變;以自力更生為主解決糧食問題的方針不會變。這種發展趨勢表明,全國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整體處于緊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