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后將迎來重啟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良好時機
始于2007年的此輪高通脹壓力,在很大程度上打亂了國內微觀主體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同時,作為高通脹的一個副產品,國內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也因此被擱置,甚至在局部領域(如近期對電煤價格的行政控制)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倒退。不過,在奧運會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政府將迎來重啟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的良好時機。
可以說,政府能夠重啟能源市場化改革的前提在于國內高通脹威脅的減弱。雖然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在長期內將有效糾正經濟結構中的失衡因素,但由于目前國內能源要素價格被嚴重低估,改革在短期內會明顯推高能源價格并使通脹加劇,這正是一年來能源市場化改革被擱置的最重要原因。不過從現在的發展趨勢判斷,國內下半年的通脹水平很可能持續近兩個月的下降勢頭,從而使能源市場化改革成為可能。
下半年通脹繼續呈下降趨勢的最主要原因有兩個:
其一,上半年的貨幣緊縮政策取得初步成效,截至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僅同比增長14.12%。考慮到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緊縮政策對通脹水平上漲的抑制作用將在下半年進一步顯現出來;
其二,今年下半年的另一個有利因素在于去年同期CPI的逐漸走高,高基數效應將使下半年的CPI數字更好看些。
如果說CPI繼續走低將使重啟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成為可能,那么國內能源市場目前的混亂局面更凸顯了此項改革的緊迫性。由于國內外油價“倒掛”嚴重影響煉油企業的生產并加劇了銷售渠道囤油的動機,國內諸多省市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油荒”;煤價高漲和電價控制則使全國近一半的省份開始限電,出現“電荒”;上半年國內煤炭價格漲幅驚人,而在兩道電煤限價令之后,市場可能又會面臨新的一場“煤荒”。
事實上,各種“荒”本身就是計劃調控手段的產物,自由市場只會有價高價低。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不僅會從根本上解決目前的“荒”,也將在今后明顯增加政府調控政策在通脹時期的有效性——只要控制好貨幣數量,供需相對力量的博弈將有效調節能源價格,并使整個經濟與能源短缺永遠說“再見”。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絕不僅僅是提高油電價這么簡單。提高石油、電力等價格,甚至是賦予微觀主體完全的價格決定權力,都只能是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最為根本的措施在于放開能源領域的市場準入,這才是保證市場機制充分運轉的前提和基礎。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政府不可能大幅放開國內原油開采領域的市場準入,但無論是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出口貿易環節,還是在國內煉油生產和成品油批發環節,放開市場準入都應該成為最迫切的改革目標。
在我們看來,國內經濟明后兩年或許還將面臨頗為嚴重的通脹反彈壓力,這需要政府始終將反通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年下半年通脹的下行趨勢為能源市場化改革提供頗為難得的“時間窗”。但也正是由于通脹壓力仍大,能源領域必須以放開市場準入等改革來配套價格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只有這樣才能謹慎地、系統性地解決當前面臨的相互交織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