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增長幅度可能繼續回落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指出,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加快或放慢的因素存在著不確定性。當前工業生產和出口交貨值增速回落,外需持續減弱,經濟增長幅度可能繼續回落。
近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參加了全國政協“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專題協商會。會上,謝鴻光代表國家統計局通報了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了通報全文。
謝鴻光在通報中說,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對外面臨美國次貸危機、石油和糧食等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等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對內則連續遭遇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特大地震災害、嚴重洪澇災害等不利因素,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國民經濟仍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實屬不易。
謝鴻光稱,由于當前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在好的形勢下,更應該增強憂患意識,寧可把問題看得重一些,高度關注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通貨膨脹壓力還比較大。調整成品油和電價形成新的漲價因素,上游產品價格漲幅持續攀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在高位上漲,通貨膨脹預期仍比較強。
二是影響經濟增速加快或放慢的因素存在著不確定性。一方面,當前流動性過剩和基礎貨幣投放壓力仍較大,地方政府仍有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信貸和投資存在反彈的可能;另一方面,當前工業生產和出口交貨值增速回落,外需持續減弱,經濟增長幅度可能繼續回落。
三是世界經濟金融形勢仍不穩定。盡管一季度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好于預期,但缺乏穩定的基礎;世界初級產品包括石油、糧食等價格仍在高位上波動,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振蕩調整。
謝鴻光在通報中說,針對當前經濟基本面未發生大變化的情況,宏觀調控既要按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總體要求,繼續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又要針對出現的一些新情況,適時提高靈活性和針對性,努力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