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工業增長走進“春天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后的第一個國務院常務會議,可謂是信息量很大。會議不僅貫徹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抓好“十三五”規劃編制,更要在區域性改革方面提出推進性舉措。在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工業就是一個頗具權重的詞匯。
新常態下,轉型升級成了關鍵。此次會議就認為,“我國工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最近的國家統計局的經濟數據中看出,第三產業的增長比重大于第二產業已成趨勢。但這不意味著作為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它就要因此失去自己的傳統地位和產業貢獻。相反,在轉型升級期間,工業是要“著力穩定工業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效益”。
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工業,是有著“國家經濟脊梁”的光榮稱謂?,F在,美國“制造業回流”、德國工業4.0、韓國制造業革新3.0等國家戰略,無不是把工業放在“春天里”。這是大趨勢所在。而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把促進創新、拓展市場、深化改革、加大扶持等四大要素,作為推進國內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之部署。這里面,還重點提到了支持《中國制造2025》關鍵領域。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力爭到2025年從制造大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的“準入證”。在最近李克強總理和外國元首的會面中,都提到這個國內工業的行動綱領?,F在來看,我國在先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有些已是“走出去”的狀態。但在整體上說,還有發展的不平衡性。這就需要促進創新、整合財政專項資金等舉措跟進、補齊短板。當然,“互聯網+”、雙創也是傳統工業升級的重要元素。畢竟,這兩者已不再是服務業所獨享的“工具箱”,而是能夠帶動工業“掛檔加速”的推進器。
拓展市場,是對工業提出的可持續發展之要求。國人海外代購的火爆,刺痛了有擔當的中國制造。電飯煲、馬桶蓋,這些與群眾需求密切相關的國產日用消費品,在大體上不輸其他國家。但凡事見微知著。電飯煲的壓力保持、馬桶蓋的水柱溫度,這些,都是考驗中國工業的“主考官”。也只有答好消費者用放大鏡來感知的這份答卷,中國工業才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喊出“國貨當自強”,也才能把“用腳消費”留在國內。
深化改革,重點在加快“僵尸企業”市場化重組或退出,支持國企解決歷史包袱?!敖┦髽I”大都占據著大量廠房和土地,卻無法產生相應的經營行為。它們的“僵而不死”,本身就是被地方政府錯打“強心針”的結果。對這些擠占資源者,適當進行新陳代謝,對市場有益無害。而加大扶持,一直都是重點強調的區域。畢竟,金融扶持包括工業在內的實體經濟,中央都有三令五申的強調和舉措。鼓勵金融機構對有市場、有效益企業加大信貸投放,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只有抓大不放小,才能讓中國工業穩增長成為營養均衡、造血完善的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