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增”資金“減”稅收 助力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工商登記的中小企業數量達到1023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8%。這些中小企業每年為國家創造約60%的GDP并提供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
近年來,財政部門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力度,創新扶持方式,積極為中小企業營造公平和寬松的發展環境。在“十二五”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財政部門將如何完善各項財稅扶持政策,助力中小企業走出“融資難”困境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加大資金扶持 “放水養魚”緩解融資難
來自各級財政部門的扶持資金,對于陷入融資難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異于雪中送炭。
財政部消息,自1999年以來,中央財政先后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專項資金(基金),從不同方面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規模實現了逐年較大幅度增長。
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門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專項資金(基金)438.1億元。2009年和2010年共安排233.2億元,占1999年以來累計數的53.2%,為歷年來增長最快的時期,其中2010年安排資金118.5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12.1%。
由于中小企業量大、面廣,資金政策與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為更好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財政部門還積極改進和創新支持方式,一方面積極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另一方面還實施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政策,通過少量財政資金吸引和撬動了較大規模的市場資金,扶持中小企業跨越創業階段的“死亡地帶”,為中小企業融資探索了一條新路徑。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1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增加中小企業專項資金規模,完善政策內容和支持方式,加強政策間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財政配置社會資源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放水養魚”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活力。
“減免”稅收 助企業輕裝上陣
在增加資金投入的基礎上,近年來中央財政出臺了一系列惠及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形成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為中小企業“減負”,幫助中小企業獲得社會資金的支持。
北京托尼艾得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建永說,他所在公司正是因為符合現行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條件,才獲得了免征營業稅和項目涉及貨物轉讓的增值稅、所得稅享受“三免三減半”等一系列稅收優惠。
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有助于融資難的中小企業“輕裝上陣”渡過發展難關。據了解,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企業所得稅法,在將法定稅率由33%降為25%、并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的同時,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仍按20%的低檔稅率征收所得稅。而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增值稅暫行條例》,則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自6%和4%統一降至3%。
此外,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我國規定2010年全年,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十二五”開局之年,財政部已明確,今年將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其中包括繼續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并落實好各項稅費減免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提高創新能力 引導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十二五”期間將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如何引導中小企業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將是未來財稅扶持政策調整的重點。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未來五年要引導中小企業集群發展,提高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這意味著針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政策將進一步向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推動結構調整,鼓勵走專業化、集約化、集聚化發展道路。
事實上,近年來財政部門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已經傳遞出強烈的引導中小企業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信號。如為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早在1999年中央財政就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截至目前已累計安排139.5億元,為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自2004年起,中央財政還在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中安排有關項目支出,重點支持中小企業調整結構、節能減排、開拓市場、創建品牌、改善公共服務條件等。截至目前,共撥付有關項目資金36.5億元,累計資助了1.7萬個中小企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