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將惠及外資企業
全球知名農機制造商約翰迪爾正為“深耕”中國市場執行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在過去的15個月間,該企業宣布在中國北方農業大省黑龍江和中國北方港口城市天津,投資三個大型新建工廠項目。最近,還計劃將其最具技術優勢的棉花收割機系列落戶在中國本地生產。
約翰迪爾中國區總裁盧克·蓋斯塔特說,中國政府對現代農業的重視給涉農外企創造了很好的發展環境,不過現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和變化非常迅速,行業內無論是本土還是外資企業相互間都存在激烈競爭,“任何公司想在這個市場立足和發展,必須要快速地規劃和調整”。
正如蓋斯塔特的感受一樣,中國經濟的確正處于一個深刻而關鍵的轉型期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分析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長期以來依賴低廉的土地、資金和勞動力成本來實現出口從而獲得高資本回報率和高速經濟增長的模式,將因為全球需求的長期低迷以及國內收入分配改革、要素資源和環境成本的提升而發生改變。
事實上,這種變化也反映在外企對華的直接投資方面。2011年中國吸收外資創歷史新高,達1160.11億美元,但全年9.72%的增速較2010年回落了逾7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認為,這其中既有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鼓勵制造業回流的原因,也有中國相關成本上升和注重優化外資結構、提升外資質量的因素。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何樹山認為,盡管勞動力等要素價格上升客觀上對吸引外資有一定影響,但是中國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所釋放的信號,使得中國市場對外資仍有很強的吸引力。
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首次超過50%。市場普遍認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中國消費結構升級蘊藏巨大的需求潛力。
這種需求并不僅僅是在消費方面,張茉楠補充說,也包括傳統產業和技術升級蘊含的投資機遇。她認為,考慮到中國面臨的要素價格長期上漲趨勢,在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低端制造業資本流入的步伐可能會減緩,而對于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外資企業而言,中國推動產業升級恰恰為其打開了投資獲利的市場空間,從而共享中國產業升級的收益。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經濟轉型的突破口?!比珖舜蟠?、中星微集團董事局主席鄧中翰指出,在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無論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都有機會“分得一杯羹”。
今年1月30日,中國制定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正式施行。新目錄在鼓勵類中增加了紡織、化工、機械制造等領域新產品、新技術,廢舊電器電子產品、機電設備、電池回收處理以及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系統設備等條目。同時鼓勵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說,這不僅體現了優化外資結構的政策意圖,也給外資指明了在華發展的新機遇所在。
事實上,2011年中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已達552.4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4%,在同期全國總量的占比首次超過了制造業。
何樹山說,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2011年實際利用外資43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0%,投資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領域。
這其中包括約翰迪爾位于天津的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在過年兩年中,這個中心面積擴大了一倍,基本上針對中國市場的需求進行研發設計。
蓋斯塔特說,他對企業在中國發展非常樂觀,所以才會持續在人才、管理體系和新工廠建設等各方面進行大量的投資。
根據中國政府日前印發的《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到2015年中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由現在的52.3%提升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