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堅強支撐
——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八項政策措施釋放出積極信號
針對當前我國外貿發展中面臨的外需萎縮、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等問題,國務院常務會議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增速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總體較去年同期明顯放緩,特別是7月份后,出口增速急劇回落。部分外貿企業訂單不足,利潤空間壓縮,經營面臨困難。
究其原因,國內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中國制造”傳統的比較優勢逐步削弱是一方面因素,但從根本上說,主要原因還是外部有效需求的不斷萎縮。
必須看到,盡管遇到重大困難,但是在當前國內投資放緩、居民消費短期內難以獨自支撐大局的背景下,作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進出口對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肩負著重任,不能輕言放棄。
傳統上,寄望于圣誕、新年等節日消費對市場的提振效果,未來幾個月是外貿企業接單的高峰期,也是實現我國全年外貿進出口10%左右增長目標的關鍵時期。
業內人士認為,此時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若干意見》恰逢其時,出臺的八項具體政策措施涵蓋了外貿企業最關心的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貿易融資等方面,如能盡快落實到位,將對下一步外貿發展起到提振作用。
具體而言,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擴大融資規模,可以有效減輕企業資金流壓力;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特別注意加強對小微企業提供信用保險服務,是有針對性地“瞄準”了當前一些小微企業因懼怕市場風險而有單不敢接的現象;降低通關成本,是針對外貿企業利潤快速下滑的情況,旨在切實幫助企業減輕負擔;妥善應對貿易摩擦,依法實施進口貿易救濟,是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背景下,維護我國企業合法權益,為我國對外經貿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的需要。此外,積極擴大進口,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以及擴大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也都是外貿企業非常關心的問題。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負責人認為,外需市場“蛋糕”變小是客觀事實,但外部環境不好不等于出口不好,關鍵還是看我們怎樣應對。貿易便利化措施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需求問題,但可以給企業提供穩定的政策預期,增強他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外貿發展中仍有亮點。今年前8個月,我國與新興市場貿易保持較快增長,與俄羅斯和巴西的雙邊貿易總值分別為584.1億美元和574.1億美元,分別增長14.9%和6.3%。同期,我國與第三大貿易伙伴東盟的貿易也增長了7.7%。這證明,企業可以通過調整產品結構,開拓多元市場等方式,努力適應市場變化,在危機中求得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