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改革促服務業揚帆
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開啟我國第四輪改革開放的新浪潮。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之間,各自角色的定位將更加明確,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將被強化,政府的職能將主要是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當今,服務經濟已經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復蘇與持續增長的新引擎、新動力。在我國已經接近完成傳統意義上工業化的今天,服務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日益重要。在新的歷史時期,應從戰略高度認識和看待我國服務業的發展,通過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開放倒逼改革,沖破一切阻礙其發展的體制機制藩籬,發揮服務業各類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使之成為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轉型的重要引擎之一。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服務業開放了100多個部門,并通過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開放了比多邊承諾更多的部門,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中更是有145個部門開放。客觀地說,我國在服務業領域的開放水平遠遠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某些領域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承諾的水平。從服務業開放的效果看,我國在商業、通信、建筑及有關工程、銷售、運輸、旅游以及金融等服務領域均取得了長足發展,通過國內市場的開放、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引入了資金,學到了技術、管理,培養了人才,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我國的服務貿易也在開放中迅速發展壯大,目前服務貿易總額已位居世界第三。
在我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差距與問題。
目前我國國民經濟中服務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不足45%,內部結構上傳統服務業占比較高,而現代服務業占比較低。這與服務業在世界經濟中的比例超過60%存在較大差距。在對外貿易中,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比例(9:1)也與世界貿易中二者的比例(8:2)存在明顯差距。服務業總體開放不足與某些領域過度開放并存;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部門更為開放,而壟斷部門則較為封閉;名義開放度較高,而實際開放度較低,普遍存在“大門開、小門關”,“玻璃墻、彈簧門”等問題。
一些部門、地方、行業企業,以法律法規、政策措施規范化為名,行部門、地方、行業利益化、利益法律化之實,強化所轄服務產業的保護,實際上變相阻斷了我國服務業改革開放的進程。由此也引發了服務貿易領域的國際摩擦,甚至在一些方面影響了我國整體的國家利益與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