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形勢預測
早在6年前,當時中國鋼鐵行業正因為旺盛的市場需求和豐厚的利潤而掀起了一場狂熱的大煉鋼鐵熱潮,那時的韓敬遠,正為了其控股的中國東方,與公司第二大股東——號稱“鋼鐵公主”的陳寧寧打著激烈的股權爭奪戰,那時的韓敬遠也想不到,五六年后,讓他傾盡全力爭奪回來的曾在鋼鐵領域賺得盆滿缽滿的中國東方,又要讓他為了如何調整產品結構以提高企業在行業低潮時期的生存能力以及如何向非鋼行業轉型而殫精竭慮了。
從華北到華東,從華中、華南再到西南,鋼鐵產業過剩已無處不在,鋼鐵行業整體蕭條,全行業集體宣布虧損以及減產。國際金融危機、鋼鐵需求及價格大降、極度透支著市場、環境以及資源換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地方政府好大喜功地盲目追求GDP等等都是導致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原因,而由政治因素而非利潤推動的產業周期又加劇了過剩的程度。
當整個中國陷入了由鋼鐵等高污染行業帶來的霧霾中,鋼鐵企業也在“越虧損越生產”的霧霾中失去了方向。而盡快調整產業結構、改革體制之弊已經成為鋼鐵行業走出陰霾的唯一希望。
掙扎出一片天
2013年歲末,整個鋼鐵行業仍掙扎在全行業虧損的泥沼中,但是仍有部分龍頭鋼企和特色鋼企掙扎出了一片天。
韓敬遠從1992年一直在經營著一家名為津西鋼鐵的河北民營鋼廠,歷經21年,當年年產14萬噸生鐵的縣辦小鐵廠,現在已成為具有年產鋼1100萬噸的大型鋼企業,并于2004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上市公司名為中國東方。2012年以來鋼鐵業進入寒冬期,津西鋼鐵盡管依托股東米塔爾的支持,依賴旗下H型鋼生產線維持盈利,但鋼市巨大的風險令韓敬遠不得不費盡心思謀劃著轉型非鋼產業。
2007年正是中國東方賺得盆滿缽滿的好年頭,這家以鋼鐵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得益于當時鋼鐵市場的紅火成為了賺錢的香餑餑,也讓該公司控股人韓敬遠和二股東陳寧寧為了控制股權搶紅了眼,韓敬遠最終險勝了這場遭遇戰,而代價則是,在全球最大鋼企——印度安賽樂米塔爾鋼鐵公司(以下簡稱米塔爾)斥資約50億港元取得了陳寧寧手中28.02%的股權后,韓敬遠和米塔爾約定將韓敬遠所持中國東方股權轉讓給米塔爾,從而使米塔爾的持股量增至73.13%,成為中國東方的第一大股東。后因商務部未批示該申請,米塔爾控股協議自動失效,但仍是中國東方的重要股東,而中國東方持有津西鋼鐵97.6%股權,米塔爾間接持股H型鋼合資公司,米塔爾和中國東方簽署了H型鋼技術轉讓協議,助其打造中國H型鋼大型基地。
當年的股權換技術拯救了今日的津西鋼鐵,該公司H型鋼在市場好的時候可能不是獲利最高的產品,但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由于其附加值高,卻成為了利潤的主要支撐點。數家河北民營鋼企或者破產或者被兼并,但津西鋼鐵仗著H型鋼這一招鮮活了下來。
但是未來低迷的鋼市讓韓敬遠依然憂心忡忡,他從2012年開始打造非鋼產業,并計劃發展鋼鐵、裝備制造、節能環保、金融租賃、物資再生、國際貿易、文化產業等八大板塊。“十二五非鋼產業銷售收入將占集團50%以上。”韓敬遠稱。
面對微利局面,國內鋼鐵行業龍頭老大寶鋼股份則已經提前進行了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包括出售不銹鋼和特鋼業務、永久關停羅涇區域有關產線、出資新建湛江鋼鐵項目等。寶鋼股份董事長何文波表示,未來寶鋼股份將專注于碳鋼扁平材生產,在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產業等方面大展拳腳。差異化產品戰略是寶鋼維持生存的法寶。
而另一家大型鋼企沙鋼,作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也憑借旗下的沙鋼股份走上了投資多元化的道路。沙鋼正在籌建投資超過300億的玖隆物流園,沙鋼掌門人沈文榮計劃將其建成世界最大的鋼鐵物流中心,以5年時間,再造一個沙鋼。近日,沙鋼股份經董事會審議通過,擬投逾億元向大股東收購小貸公司30%的股權,主營不變的背景下增投金融。
但是大部分“鋼鐵俠”只能慘淡經營著。最新的公開財報數據顯示,33家上市鋼企中有11家前三季度報虧,而另外11家業績增加的,主要依靠資產甩賣、政策補貼、設備折舊調整等手段。
拿什么來拯救你
發展非鋼行業固然可以拯救部分鋼鐵企業,但多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不小心新盈利點就可能成為新出血點。如何拯救產能過剩近10億噸,而利潤薄到只有0.43元/噸的鋼鐵行業,卻是考驗政府的大難題。
據測算,2009年中國鋼鐵產能約為7億噸,到2013年該數字已增至9.76億噸,今年上半年,噸鋼利潤一度僅0.43元,還不如賣一棵大白菜。
內憂當頭,外患也不容小覷。2013年以來,國際上揮舞的貿易保護主義大棒接踵而來。
據初步統計,2012年我國涉案產品對歐出口額約為9153萬美元;今年一季度,鋼鐵行業共遭受國際貿易調查案件十多起,涉及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國。其中
而隨之而來的環保成本,勢必將成為慘淡經營著的鋼企們難以承受之重。據統計,生產一噸鋼治污成本達100元,按我國鋼鐵行業7.2億噸的年產量,全年光環保投入,就需720億元。
為了拯救“鋼鐵俠”,國務院今年以來已經就化解產能過剩和節能減排下發了一系列文件。其中,鋼鐵業作為產能過剩的污染大戶,將在未來5年壓縮8000萬噸、即超過總產能1/10的產能。
但是追溯政治根源,極度透支著市場、環境以及資源換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地方政府好大喜功地盲目追求GDP正是導致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主要原因。產能過剩早已經是政府以及全行業的共識,但因鋼鐵企業通常是所在地最大的工業企業,不僅貢獻了當地巨大的GDP總量,還能夠貢獻大量的稅收和就業崗位。在“GDP至上”的政績觀之下,地方政府都有做大做強鋼鐵產業的強烈愿望,讓鋼鐵業這些年來一路走上了“越治理越過剩”的怪圈。
回頭來看,鋼鐵行業已經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而盡快調整產業結構、改革體制之弊已經成為鋼鐵行業走出陰霾的唯一希望。
正如工信部一位專家所建議的,鋼鐵大省要將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納入對下級黨委、政府的績效考核體系,并加強考核督導。對過剩產能消化一批、向海外轉移一批、兼并重組一批、淘汰一批,從粗放型速度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向集約化、高質量的增長模式轉型。鋼鐵產能見底和節能減排見效之日,便是鋼鐵業重現生機之時。
不過,地方政府也是時候檢討這些年那些盲目追求增長、過多干預介入經濟活動的政府行為了。
而談到外憂,韓敬遠又要在心里笑了。這一輪針對中國的鋼鐵貿易行動,被指背后推手來自安賽樂米塔爾與蒂森克虜伯等歐盟鋼鐵巨頭。
而因為與米塔爾為合作伙伴,津西鋼鐵生產的連年H型鋼順利出口日本、韓國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量連續4年全國第一。
而米塔爾最近還將鋼板樁技術轉給了津西鋼鐵,鋼板樁由于生產工藝復雜、技術要求高,熱軋鋼板樁生產在我國尚屬空白,在國際上也只有安賽樂米塔爾、韓國INI、日本新日鐵等幾個知名鋼廠能夠生產,然而這些企業對該技術擁有專利并進行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