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即將實施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制度
已確定試點企業
從
據上海市市長楊雄介紹,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口岸監管部門根據保稅貨物、非保稅貨物、口岸貨物等三類不同貨物狀態,進行分類監管,提高通關速度,降低監管風險。
“目前,這項制度已制定試點方案,確定了試點的企業,將盡快啟動。”楊雄說。
據了解,推進貿易監管制度創新是上海自貿區的一項重點工作。在充分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掛牌13個月的上海自貿區逐步形成“一線放開、二線高效管住、區內自由”的貿易監管制度構架,陸續推出了“先入區、后報關”,“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制度”,“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等60項貿易監管新措施。
目前,上海自貿區企業貨物入區通關時間比掛牌前平均縮短2-3天,平均節約物流成本10%左右;貨物進出口平均通關時間與自貿區外相比,分別減少41.3%和36.8%。
作為與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制度同等重要的改革舉措,上海自貿區已于今年六月部分運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管理制度。企業開展貨物通關不用向多個口岸監管部門報批,只需向一個跨部門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遞交相關標準化電子信息即可完成,明顯提高了通關效率。
據楊雄介紹,上海自貿區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包括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再推出一批新的開放措施,編制2015年負面清單;進一步推動上海自貿區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聯動建設,健全本外幣一體化的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