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科技興貿”、“以質取勝”和“走出去”戰略取得新的進展。對外貿易結構逐步改善、質量效益逐步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貢獻日益突出。
(一)進出口獲得較快發展。“十五”期間我國外貿連上新臺階,實現歷史性飛躍,確立了貿易大國地位。2001~2005年,我國對外貿易年均增長24.6%,是改革開放以來外貿發展最快紀錄,遠高于同期世界貿易和我國經濟的增長水平。2004年進出口總額突破萬億美元大關,達11546億美元,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貨物貿易額超過1萬億美元的國家,進出口、出口總額均排世界第三位。2005年進出口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總值達14221億美元。
(二)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改善。 2001~2005年,我國出口商品總值接近2.4萬億美元。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由90.1%提高到93.6%,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總值的比重分別由44.6%和17.5%提高到56.0%和28.6%,分別增長2.6倍和3.7倍;農產品、紡織品、化工品和重要輕工產品出口分別增長73.4%、120.4%、173.7%和105.2%。同期,我國進口總值累計2.2萬億美元,初級產品進口比重由18.8%提高到22.4%,農產品、紡織原料及制品、賤金屬、礦產品進口分別增長154.7%、41.6%、174.6%和276.3%。
(三)“科技興貿”取得積極進展。2001~2005年,引進技術合同金額近730億美元,出口高新技術產品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超過240家,初步形成了以20個城市、25個基地、12類商品和1000家企業為重點的“科技興貿”促進體系,海爾、聯想、TCL、華為、中興等企業集團和自主品牌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力。2005年我國技術引進合同數量和金額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四)多種貿易方式共同發展。2001~2005年,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分別增長了1.6倍和1.9倍,2005年分別達5948億美元和6905億美元。“引進來”和“走出去”加快發展,貿易與投資互動趨勢日益明顯,五年共吸收外資2669億美元,外資企業在進出口中的地位進一步增強,所占比重從50.8%提高到58.5%。2005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03億美元,對帶動對我國出口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入世后,我國加快了外貿經營資格的放開步伐。2004年7月1日,《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辦法》與新修訂的《外貿法》同時頒布實施,集體、私營企業可以全面進入外貿流通領域,提前半年履行了入世承諾。2001~2005年,獲得外貿經營資格的內資企業從4.5萬家增加到20多萬家,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分別增長1.9倍和5倍。民營企業占進口總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4.7%上升到2005年的15.8%。
(六)市場多元化取得新進展。2001年至2005年,美、日、歐傳統市場所在我國進出口總值中占比重由48.8%下降到43.1%;新興市場占我外貿總額比重由13.4%提高到18.7%。其中,非洲和拉丁美洲分別由2.2%和2.7%提高到2.8%和3.6%。2001年沒有一個貿易伙伴與我雙邊貿易超過1000億美元,到2005年已經有6個(歐盟、美國、日本、香港、東盟和韓國),超過100億美元的貿易伙伴從2001年的9個發展到2005年的15個。
(七)入世四年來我國內主要產業未受嚴重沖擊。加入世貿組織四年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重點產業發展平穩,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國內市場運行平穩,汽車、冶金和石化行業過渡期應對措施得力,行業協調作用進一步發揮,我主要產業未受到國外進口產品嚴重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