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副市長只升華日前提出,天津市要積極利用外資打造產業鏈,從而不斷加快全市經濟的發展。
他說,當今,無論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把培育產業群,打造產業鏈作為推動工業化進程的一條捷徑。我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一大優勢就是產業聚集效應突出。蘇州、無錫、東莞等城市主導產業均可在100平方公里范圍配齊95%以上的零部件。
相比之下,天津市差距明顯。汽車制造、手機生產在本地的配套能力分別只占37.5%和12.3% 。由于基地在本市,配套企業大部分在外地,使產業鏈不完整,這就提高了綜合成本,不利于大項目的引進。
當前,以跨國公司為主導、以市場細分為特征的新一輪國際制造業轉移正在進入高潮。國際資本流動呈現出制造、研發和服務一體化聯動,資本組團式聚集,產業鏈整體轉移的新趨勢;國際制造業正在由垂直分工發展到水平分工,甚至網絡分工,產業鏈被細分到空前的程度,大宗投資對當地配套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投資和國際產業轉移的熱點地區。
面對新形勢,天津市絕不能見事遲,下手慢,乃至痛失良機。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在利用外資上既要擴大規模,更要注重質量,特別是要在拉長產業鏈,提高配套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繼續瞄準跨國公司引進大項目、形成大產業。產業群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配套企業跟著龍頭企業走。其中電子、汽車、石化、鋼鐵等產業的帶動作用都在1:10以上。去年江蘇引進外資突破300億美元,外資龍頭企業起了很大的帶動作用。今后天津在引進上億美元的大項目時,一定要超前規劃,預留產業鏈伸展空間,做到引進一個大項目,帶來一批同類項目,扎堆一串配套項目,形成一條產業鏈。
二是擴展產業鏈招商、壯大支柱產業。要對天津市六大支柱產業逐一分析,確定產業鏈延伸方向,縱橫并舉,排出關聯企業,促其向上下游產品延伸,從生產領域向服務領域拓展。要變隨機引進、被動接受為主動出擊,規模引導,進一步壯大主導產業群,打造新的優勢產業鏈。
三是政策導引、雙向激勵 ,不斷優化配套中小企業進入的投資環境。大量引進為跨國公司配套的國內外中小企業,是提高引資質量的重要節點。要鼓勵外資龍頭企業利用營銷網絡和品牌效應,以商引商,吸引更多關聯度高的配套企業就近落戶。
四是積極推進國外大企業本地化和本地企業國際化。要切實辦好工業物業管理園區,打造一流的服務平臺。要著眼區域配套能力的提升,下決心拿出優勢資產和好企業,吸引國際資本和跨國公司對固有企業進行并購或重組,實現低成本擴張,加快促進新的產業鏈形成。
五是促進產業鏈條與專業市場、工業物流聯動發展。工業物流是現代大生產連接產品與市場的 " 綠色通道 " 。制造業生產環節的利潤率一般為5%左右 , 而研發設計為20%,供應銷售則高達25%。天津的手機、汽車、彩色顯示器等產品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 但缺少與之配套的專業市場和工業物流。必須抓緊建立以工業物流為紐帶,以專業市場為載體的供應鏈體系 ,增強聚集力,占領利潤空間,拓展產業鏈。
六是搭建統一的信息交流平臺。這是單個企業做不成的,也是政府該做也必須做好的事。要以提高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通過建立信息網絡,幫助溝通上下游的企業聯系,為企業提供銷售管理、庫存管理、產品協同設計、電子商務、客戶關系管理等應用服務,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有效降低運營的成本和投資風險,促進科技成果的有效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