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會影響我們在華投資”
在展會印度館內,印度商人尼仁·阿納德帶著他的運動鞋來尋覓商機。
去年,是阿納德來中國自主創業的第十年。受疫情影響,他的外貿生意有所下滑。好在他及時將外貿業務轉向中國內需市場,最終成功渡過危機。
“相信今年中國市場會有更大機會。我們計劃登陸淘寶、天貓以及抖音等平臺,這些平臺蘊藏巨大的消費潛力。”阿納德說,今年公司營收預計比2019年增長20%以上。
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仍然前景不明。在此背景下,許多與阿納德一樣的外商選擇擁抱中國。“我們更加看好中國市場”成為與會展商常常提及的一句話。
“我們對中國市場有信心,疫情不會影響我們在華投資。”ABB電氣中國總裁趙永占說,秉承“在中國,為中國和世界”的戰略,企業80%以上產品在中國市場銷售。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消費市場增長迅猛,今年前7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24.7萬億元,同比增長20.7%。“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為外資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機遇。”
數據顯示,在全球投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2020年我國引進外資規模達到1493億美元,逆勢增長5.7%。
“吸引力”從何而來?
1997年,首屆中國投洽會在廈門舉行。第二年,全球500強企業戴爾落地廈門,一家美國企業就此開啟了深耕中國市場的步伐。如今,戴爾中國從生產研發到采購銷售,均深深根植中國,戴爾在華研發機構更是貢獻了公司全球近1/3的專利。
“我們的定位就是做一家外資本土企業。”本屆投洽會期間,戴爾全球副總裁周兵表示,中國擁有完整的供應鏈、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高效的政府,“處在國際化不同階段的跨國企業,在中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這或許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家有梧桐樹,自有鳳來棲。疫情之下,供應鏈體系完備、數字化成果豐碩……一系列“中國優勢”掀起全球投資“浪涌東方”的風潮。
趙永占表示,近年來中國在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實現了對幾乎所有行業賦能,這讓企業更加堅定對中國的信心。
9月8日是每屆投洽會的開幕之日。上個月,在投洽會的主辦城市廈門,當地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一項草案提出,將每年9月8日設為“廈門營商環境日”——投洽會與“營商環境”的關聯,某種程度上也解釋了“中國魅力”經久不衰的原因。
近年來,從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增加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到實施外商投資法,保護外商合法權益,再到疫情期間建立外貿外資協調機制……與會人士表示,持續向好的營商環境為外商選擇中國打下“強心劑”。
“不只是掘金者,更是建設者”
各界人士在廈共商投資機會之際,遠在數千公里外的巴爾干半島上,馬達轟鳴聲正響徹波爾銅礦生產車間。
波爾銅礦位于塞爾維亞,由于技術滯后、管理缺失、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這座百年老礦一度瀕臨破產,礦山的5000名員工面臨失業風險。2018年,中國企業紫金礦業集團與塞爾維亞合作方達成協議,占股63%正式接手這座百年老礦。
紫金礦業集團董事長陳景河說,接手礦山后,紫金團隊大力推行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2020年該項目實現營收48億元、利潤6億元。伴隨銅礦的重生,工人的工資也提升了三分之一。
“在接手波爾銅礦兩年多時間里,我們還投資超過6億元用于生態綠化和環境綜合治理,種植了7萬株左右苗木。”陳景河說。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國際投資流動對世界較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但疫情影響下,發展中國家的工業綠地投資和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
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逆流而上,借“一帶一路”向世界分享“中國機遇”。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對外投資達1329億美元。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資企業還積極協助當地抗擊疫情。
“2020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逆勢增長,為當地繳納稅費445億美元,拉動就業超過200萬人,為東道國乃至世界經濟恢復增長做出積極貢獻。”王受文說,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總額已超過2000億美元,一大批項目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