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生態城的各個公園成為游客熱門打卡地。今年9月28日是生態城開工建設13周年紀念日,很難想象,13年前,這里竟是一片遍地灰色鹽灘與黑色污水湖的鹽堿荒地。更難想象的是,4700多個日日夜夜里,城市建設者們是憑借怎樣的攻堅精神,持續在生態保護領域盡心探索,保留修復原始濕地和生態岸線,改良鹽堿荒灘土壤,建設城市公園綠地,提升物種多樣性,才讓這片鹽堿荒地有了“藍綠交織、河海相連、動靜結合”的特色濱海城市風光。
“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情懷
“我們把生態城輕輕放在大自然里,吸引人們在此安居樂業。”生態城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3年前,他只是生態城建設局的一名普通實習生。光陰荏苒,13年彈指一揮間。他回想起,十多年前的生態城一無所有,放眼望去,只有白茫茫的鹽堿荒灘和積沉幾十年的工業污水。“建設之初,管委會沒有辦公樓,大家擠在租來的招待所里辦公;生態環境太過惡劣,一線建設者們需要戴著防毒面具干活;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大家只能以工地為家,去打這場硬仗、苦仗、持久仗。”他表示。在生態城管委會,像他一樣的“80后”建設者還有很多。他們不只是把建設工地當成家,更重要的是把生態城當作自己的家。“我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在生態城戀愛、結婚,兩個孩子都在生態城出生、長大,家里的四位老人也都搬到了生態城居住。正是濱海新區的開放包容,使像我一樣的一大批外地年輕人、建設者‘用腳投票’,選擇在生態城安家。”他介紹,很多人把心安在了生態城、把“根”扎在了生態城,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奉獻給了這座城。生態城從荒無人煙到繁華宜居,他們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他們在城市華麗蛻變的過程中施展所學,勇當改革發展的“先鋒隊”和“野戰軍”。從不毛之地到“未來城市”,宜居宜業宜游國際合作美麗濱海之城的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今年6月發布的《中新天津生態城2020生態城市白皮書》中有一組數據說明了一切:從2008年9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至今,近13年來,生態城經濟實現高效增長,主導產業發揮集聚效應,城市形象得到顯著提升,社會功能獲得全面改善,改革創新釋放發展活力。2013年,生態城累計綠化面積332萬平方米,累計建成區面積6.54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區域累計綠化面積已達1049萬平方米,累計建成區面積18.27平方公里。
“看滄海桑田巨變”的創新精神
自2020年5月天津億利生態公園·精靈樂園開園以來,園區里的大熊貓、羊駝、小矮馬等動物頗受游客喜愛。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片自然環境優美、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樂園,曾經也是一片了無生機的鹽堿灘涂。樂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土壤含鹽量達到5‰時,基本只有野生蘆葦、菖蒲和堿蓬才能存活。他們對天津億利生態公園·精靈樂園所在的土地進行首次化驗時,土壤含鹽量最高值達到18.9‰。
為了讓鹽堿灘長出大樹,將這片土地打造成展示生物多樣性的“試驗田”,在鹽堿地治理和修復上,園區將原土改良與客土回填相結合,通過樹穴換土、植物修復、土壤淋溶洗鹽、設置隔淋層等方式對原土進行修復。同時,基于對項目所在地土壤的精細化取樣化驗,園區選取了30多種微生物菌株,可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將土壤含鹽量平均值由10‰以上成功降至3‰,為植物生長打開了“生命通道”。如今,園區內種植著木本植物114種、草本植物130余種,既有滿足鳥類棲息需求的落葉喬木,也有滿足食草動物進食需求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還有水禽類喜歡的水生植物和昆蟲類生存必需的多花類灌木……
生態城這十幾年來一直沒有遠離過鹽堿土壤改良這個課題。為給其他城市提供能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技術,生態城結合土壤地下水位高及土壤粘重、透水性差、含鹽量高、pH值高且氣候干燥少雨等特點開展技術攻關,根據土地鹽堿化程度探索出了“鹽多換之、鹽少用之、雨水洗之和濕地收之凈之”的土壤改良方法,走出了一條“非典型”的生態修復和鹽堿地改良之路。
“十多年來,我們在鹽堿地治理和綠化景觀建設上不斷改進創新,在生態優先理念的引領下,通過濕地保護、生態修復、建設海綿城市、加強綠化精細化養護、打造城市特色景觀等舉措,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上述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生態城已建成投用公園39座,累計綠化面積1049公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50%以上;植物種類由最初的66種增加到現在的265種;完整保留了區域濕地,形成了集河道、湖面、草地、濕地、海灘于一體的生態格局;境內觀察并記錄在冊鳥類共179種,較開發建設前有了大幅提升,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乘風破浪勇立潮頭”的進取意識
在逐步改善自然環境、優化生態系統的同時,生態城秉持“應對氣候變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低碳經濟、綠色生活、資源節約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以智慧創新驅動和都市消費驅動為導向,生態城逐步形成了以智能科技、文化旅游、大健康為主,以教育培訓和綠色金融為輔的“3+2”產業集群,實現了低碳經濟的蓬勃發展。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生態城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建設者們始終用“裝修自己家房子”的精細程度來建設生態城,讓“把自己奉獻給這座城”變成所有生態城人的行動自覺。“生態和智慧將在生態城實現融合發展,生態城也將不斷豐富建設內容,深化無廢城市、海綿城市、韌性城市、低碳城市建設。”他表示,建設者們將繼續乘風破浪、勇立潮頭,探索將生態城建成一座近零碳乃至零碳示范新城,為天津市、國家低碳發展,實現“碳中和”提供樣板。
來源:濱城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