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德國巴斯夫集團在廣東湛江投資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舉行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產儀式,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歐元,是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7月26日,空中客車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在成都雙流動工,該項目總投資不低于60億元,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竣工交付,是空客公司在歐洲之外布局的首個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6月23日,華晨寶馬里達工廠在沈陽開業,總投資達150億元……連月來,在華重大外資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的好消息不斷傳來,勾勒出外資持續看好中國發展前景的生動圖景。
外資看好中國發展前景
今年以來,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烏克蘭危機持續、跨國投資疲軟的背景下,中國利用外資仍實現了較快增長。
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927.4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4%;折合1384.1億美元,增長20.2%。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此前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說,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全球開放共識有所弱化。中國始終支持經濟全球化,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各國企業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
“事實印證,在全球資本流動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強大引力更加凸顯。”談及引資魅力,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市場規模超大且成長空間巨大;中國擁有發達的基礎設施、海陸空交通運輸體系以及多層次的人力資本,特別是中國已被視為全球價值鏈的核心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制度型對外開放,如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條例、建設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談判簽署一系列自貿協定和落實RCEP等,開放紅利不斷釋放。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亦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首先,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仍將繼續發揮世界經濟增長主力軍的作用。中國經濟廣闊的增長前景將給外資企業帶來持續的盈利空間。其次,中國超大的市場規模對跨國企業具有強大吸引力。特別是中國力推內外貿一體化,努力打通國內市場堵點,為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提供了著力點和突破口,更增加了對外資的吸引力。
再次,中國產業鏈完整,具有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改革開放40余年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營商環境、勞動力整體素質等有了很大提升,為外資企業提供了較好的生存土壤和發展環境。最后,中國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成效顯著。自貿區“朋友圈”不斷擴大,自貿協定內容日益豐富且水平不斷提升,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不斷“縮表”,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
歐盟對華投資大幅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顯示,今年1-8月歐盟對華投資同比增長123.7%。
放眼未來,張建平表示,絕大多數歐洲企業秉持理性、客觀、務實的態度看待中國市場及其發展前景。在全球化發展大潮面前,歐洲的跨國公司會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未來歐洲企業在中國的投資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
張建平還說,烏克蘭危機令歐洲能源成本迅速攀升,給很多歐洲制造業企業造成了巨大壓力,這會倒逼一部分歐洲企業選擇新的投資目的地。從全球市場維度來看,中國無疑是跨國公司投資的重要目的地。
倪月菊也表示,世界經濟處于衰退中,受烏克蘭危機影響,歐洲經濟短期內難以好轉,投資市場規模大、經濟增長預期好、產業配套能力強的中國會成為歐洲企業的首選。
據報道,多家歐洲跨國企業發布的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在疫情反復、供應鏈中斷、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對全球經濟造成沖擊的背景下,上述跨國企業上半年仍實現營收增長,在中國市場上的業績表現尤為突出,也為歐企繼續擴大在華投資注入動力。比如,大眾汽車集團表示,中國是其第二大、也是增長最快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上半年大眾向中國客戶交付了6.35萬輛純電動汽車,是2021年的3倍多。
中國貿促會此前開展的外資營商環境調研也顯示,歐洲跨國公司持續看好中國市場。據報道,今年上半年,中國貿促會開展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工作,共收到近160家歐洲跨國企業的問卷反饋。調研顯示,上半年19%的在華歐洲企業表示擴大了現有生產業務規模,65%表示維持了生產業務規模,15%表示縮減了生產業務規模,僅有不到1%的在華歐洲企業表示關閉了現有生產業務。
“中歐互為重要經貿伙伴,應堅持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推進務實合作。中歐經濟保持密切聯系和良性互動符合雙方企業和人民的利益。中方愿與歐方繼續加強經貿政策溝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為全球經濟復蘇作出積極貢獻。”束玨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