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消費步入發展紅利期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與Visa公司日前聯合發布《中國跨境消費年度指數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入境游客人數和人均消費雙雙增長,中國旅游市場正在深度和廣度兩個維度上健康發展。完善的電子支付環境和購物交通等基礎設施的便利是刺激旅游消費的重要因素,代表著未來旅游市場的發展方向。
入境游吸引力上升
《報告》指出,2014年天津和北京依然位列“入境旅游市場綜合吸引力指數”榜首,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40%和116%。深圳是2014年入境旅游綜合市場吸引力指數最高的城市(非直轄市),指數高達2528。這意味著深圳市接待入境游客“人天數”大約是全國主要旅游城市中間水平的25倍。從全國來看,各省區市普遍存在著指數下降的現象,這表明指數的中位水平在上升,中國旅游市場的吸引力水平在整體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居民出境旅游消費結構與2014年相比出現較大的變化。中國居民境外旅游消費最高的三類場所是時尚零售店、酒店和奢侈品商店。在酒店和奢侈品商店的支出比重分別為在時尚零售店支出的67%和52%。而在2014年,中國居民境外旅游消費最多的場所是酒店。
除了優良的購物環境,價格和質量方面的優勢也是吸引中國消費者旅游購物的重要因素。從中國居民出境旅游情況來看,中國企業和相關部門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改善消費環境,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范志勇說,國外入境中國的游客,最大支出項目是住宿和餐飲。我國應該在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投入,提高入境旅游的舒適性,拓展旅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新業態成增長點
由于國人對消費品質升級有著強烈愿望,跨境旅游消費已不再局限于觀光與購物,投資、置業、教育、醫療保健等新業態均有望衍生出大量新生跨境消費需求。
《報告》稱,根據NTTO對入境游客旅行目的的分類,中國游客赴美旅行最主要的目的是“休閑度假”和“探親訪友”。2014年中國居民入境美國休閑度假占比達到34%,探親訪友的比重約為22%,兩項之和超過50%。教育類相關活動在中國居民赴美旅游支出中占據16%左右的比重,而且常年保持相對穩定,說明美國發達的教育服務對中國居民有很強的吸引力。
《報告》研究發現,中國赴美留學總支出和人均支出均保持高速增長。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雖然仍以本科和研究生為主,但增速放緩。相反,就讀高中的人數增長強勁。新東方前途出國公司助理總裁盧巍亦透露,該公司從10年前開始做旅游教育產品“青少年游學”項目,到今年共輸送了1.2萬名青少年游學海外。
同仁堂國際電商事業部副總裁王印卿表示,“我們在做的進口跨境業務,就是把國外優質健康的食品、保健品、洗漱用品帶到中國來,免去了品質缺乏保障的風險”。
不過,專家表示,跨境電商的結匯退稅環節還存在不少毛病,各國認證體系也存在認證互信問題,就連各國支付平臺也都各有標準,需要整合規范。范志勇認為,支付是價值實現的最后一環。如何提升支付尤其是電子支付基礎設施和法律政策環境,改進和提高支付手段和效率,進而提升支付對跨境消費乃至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是中國決策部門和支付業界不容回避的問題。“中國作為全球電子商戶、移動互聯發展創新最快、最大的市場,完全有能力也應該成為電子支付創新的全球中心。”范志勇說。
消費成本顯著降低
《報告》認為,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中國跨境消費將步入跨越式發展的“紅利期”,尤其是跨境電子商務未來3年將實現翻番增長的目標。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作為跨境消費“最后一公里”的支付技術日臻完善,在有效提升跨境消費便利性、安全性的同時,顯著降低了跨境消費的成本。可以說中國跨境消費市場即將進入快速發展的“紅利期”。
國家旅游局等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中國居民出境旅游消費支出總額增長51%,人均支出增長38%,兩個指標均遠高于2014年28%和7%的增長速度。同時,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跨境電子商務增速高達30%以上,而同期全國進出口數據則為下降7%。
“中國居民海外網購目標正趨于分散化。”范志勇表示,2015年,中國居民赴美旅行人均支出規模為10386美元,約合64705元人民幣,中國居民赴美旅行人均支出出現下降趨勢,呈平民化趨勢。
對比2015年中國電商的對外出口情況,在《報告》所研究的10個樣本國家和地區中,境外消費者對中國跨境網購約為4886萬美元,超過2013年水平的2倍。在樣本國家中,中國電商最多的海外客戶來自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