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增活力
--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紀實
“十一五”期間,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被批準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GDP年均增速22.5%。2011年,天津濱海新區經濟實現“十二五”開門紅,全年生產總值完成6206.9億元,增長24.5%;專利申請量11855件,同比增長91.5%;在新區注冊的股權投資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超過1800家,協議(認繳)募集資金額超過3000億元;2011年,天津濱海新區完成了我國首筆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業務,匯出資金約6.3億元人民幣。各商業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359筆,結算金額288.43億元人民幣。這組數字顯示了天津濱海新區跨越式的發展。
行政審批效率高
利用全市統一的行政審批與效能監察電子網絡系統,天津實行集中審批、現場審批、聯合審批和網上申報辦理新辦法。市級審批事項由1033項減少到495項,立等可取事項達到155項,網上申報事項達到231項,平均承諾辦結時限壓縮到6.9天,實際辦結只用4.6天,現場審批率達到96.5%,綜合審批效率提高80%。
區域經濟增活力
按照國家批準的濱海新區金融創新專項方案,新區加快推進40項重點工作。2006年,新區設立了中國第一只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200億元。2009年,設立了總規模200億元的船舶產業投資基金。
目前,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及管理機構超過了2400家,基金企業認繳額和管理機構注冊資本金超過4600億元,成為全國股權基金相對集中的城市。同時,融資租賃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截至2011年,天津融資租賃合同余額超過2200億元。全市融資租賃法人機構達到56家,累計完成176架飛機和301艘船舶租賃業務。同時,新區建立完善了與科技部等國家部委的合作會商制度,加強了與中科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的合作共建,21家國家大院大所、50多家央企的100個大項目落戶天津,濱海新區成為國家863計劃首個產業化伙伴城區試點。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已有150個在天津落戶,聚集了100多家外資研發機構。
在城鄉統籌發展方面,“三區”聯動發展成效顯著,很多農民成為擁有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的“四金”農民。新區在“三區”聯動基礎上,深入實施集體經濟改股份制經濟、農業戶口改非農戶口、村委會改居委會、促進城鄉一體化的“三改一化”改革,徹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目前全市首批“三改一化”試點任務基本完成,今年將在全市100多個村推廣開展。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濱海新區于2009年、2010年先后啟動“十大戰役”和“十大改革”。
“十大戰役”是指在統籌布局區域開發、分類加快重點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過程中,解決了區域開發開放和發展的體制保障、政策創新、動力機制等問題,創新了開發建設模式、資本運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形式,強化了新區發展的結構性短板,聚集了一批高水平大項目好項目,推動新區地區生產總值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以24.5%的平均速度高速增長。
而“十大改革”指在行政管理、醫療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金融改革創新、涉外經濟體制、深化科技體制、土地管理體制和城鄉一體化、行政審批制度、國有企業改革、社會管理創新和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化、法制化改革,加大管理改革創新力度,努力探索創新機制,加快落實國家支持政策。
在“十大戰役”、“十大改革”的協同推動下,濱海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積累發展優勢。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206.9億元,6年時間翻了近兩番。產業發展呈現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特點,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培育壯大,航空航天等8大優勢產業占工業總產值90%以上。服務業加快發展,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走在全國前列。社會事業不斷壯大,社會管理“泰達模式”等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