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看好中國養老產業
中國養老服務如今“兩頭熱,中間涼”,缺少覆蓋面最大的中端服務
眼下,不少民間投資者,乃至外國投資者都已經把建設和經營各種養老設施當作不可多得的商機。與此同時,政府也致力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來發展壯大養老服務市場。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近年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自2000年以來,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在規劃、建設、稅費減免、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一些地區,如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大連等地,民辦養老服務設施的數量已接近或超過公辦規模。
在北京市,自2013年起,政府已經在探索養老機構改革,政府投資新建的養老機構將不再由政府負責運營,而是將引入社會專業機構來運營。同時,原有的公辦公營養老機構也將逐步實現轉身,轉型為公辦民營養老機構。
2013年,由泰康人壽投資管理的國內首家養老社區——泰康之家·燕園養老生活體驗館正式亮相。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認為,保險公司投資養老社區優勢得天獨厚:保險資金大多為長期資金,通常15~20年才需償付,適合用于投資不動產。養老社區直接滿足了保險公司高端客戶的需求。同時,保險公司還可以提供長期護理險、健康險等與養老產業銜接的產品。而且,通過將養老社區居住權與保險產品掛鉤,解決了養老社區回報周期長的問題。
與此同時,外國投資者也將養老產業作為其投資中國的重要領域。日本企業家正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的養老領域,這方面的投資也將越來越多,因為日本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中國的市場前景也相當廣闊。
養老服務業涉及三大因素,土地、房產和硬件設施、服務和軟件設施。對此,清華大學《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報告》提出的建議是,根據不同收入人群設計四種模式:第一,公地公房公營,針對無收入和低收入人群,比如五保戶,完全免費;第二,公地公房民營,政府出地,政府蓋房,民間機構提供服務,收取一定費用,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養老問題;第三,公地民房民營,政府出地,民間機構蓋房并提供服務,針對中高收入人群,繳納房租和服務費;第四,租地民房民營,針對高收入人群,要交房租、服務費,另外還要支付土地費用。
目前,中國養老服務出現“兩頭熱,中間涼”的現象,缺少覆蓋面最大的中端服務,亟待完善土地政策、稅收政策等,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中端養老服務領域。公地公房公營的養老服務應當退出中端領域,避免因“僧多粥少”導致的尋租和排隊現象。
發達國家養老金多是“三元結構”
加拿大
老年收入保障計劃(OAS)。這屬于非繳費型老年福利養老保障,其經費來源于稅收,由聯邦政府統一管理,受益者是符合條件的加拿大公民。
按月支付的養老金計劃(CPP)。該強制制度覆蓋加拿大每一個年齡在18至70歲之間、就業的公民,它建立在勞資雙方繳費的基礎之上,是傳統意義上與收入關聯的社會養老保險方式。這一制度還同時提供殘疾保障、遺屬養老金、喪葬補貼等待遇。自我雇傭者也同樣可以參保。
私人養老金計劃(RSP)和養老儲蓄項目(RRSP)。完全自愿參與,政府對其繳納的保險費給予稅收優惠。據統計,包括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在內的私人養老金收入,大概相當于退休前工資收入的35%,從而構成對法定強制的養老金的有益補充,成為保障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來源。?
英國
實行現收現付的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每個符合領取養老金條件的退休人員都可以得到相等數額的基礎年金。它是一種強制性繳費制度,由國家財政、雇主和職工共同負擔的。
收入關聯養老金計劃(SERPS),根據個人的實際繳費年限和基數區別確定。基本養老保險的受益水平按照消費價格指數(CPI)進行指數化調整。
職業年金計劃和強制性個人年金賬戶(APPs)。在英國,國家基本養老金僅保證職工退休后的最低生活需要,退休待遇主要依靠職業年金來滿足。
個人自愿性的補充商業養老保險。
澳大利亞
“最低生活保障福利安全網”,養老金為平均周薪的25%,并隨物價指數進行調整,其資金來源于稅收,按照到期即付的原則支付。
雇主提供的職業年金包括企業養老金、政府雇員養老金等。到1998年底,企業養老金計劃的總資產已達3374億澳元,占到了GDP的40%。政府通過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個人補充前兩個支柱,自由職業者可以自己繳費建立職業年金,同樣享受稅收優惠,基金可以自己管理,也可以委托商業機構管理。